菏泽 | 今日齐鲁 | 国内 | 国际 | 社会 | 财经 | 房产 | 汽车 | 娱乐 | 旅游 | 专题 | 图片 | 论坛 | 县区 | 菏泽日报 | 牡丹晚报
您现在的位置首页>>专题报道>>深度报道
花冠•重走南下路系列报道之一
2009-08-29 16:45:10   来源: 牡丹晚报   字体大小
 

  

  

  

  商丘:“百年老站”送走南下精英

  

  8月18日中午11时30分,河南商丘火车站内旅客熙熙攘攘,站台上并排停着5列火车,足见这个陇海线和京九线交会处交通枢纽的繁忙。60多年前,冀鲁豫边区的大批南下干部就是从这里坐上火车,踏上了南下的征程。

  

  行军两天到商丘

  

  8月18日上午9时30分,记者从菏泽乘坐K715次列车沿京九线南下,不到两个小时就到达“重走南下路”采访的第一站----商丘。而在60年前,冀鲁豫边区的南下干部从菏泽城南的晁八寨村出发,走到商丘却用了两天时间。

  

  1949年3月31日,5987名南下干部战士身着崭新的草绿色军装,排着整齐的队伍,一路踏歌南下。对于这些在冀鲁豫地区坚持斗争多年的干部战士来讲,长途行军已不算什么。这是一个雨后初晴、春风拂面的日子,同志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期待。是啊,全国解放指日可待,形势一片大好,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?大家有说有笑,有人说,等进了南京、上海等城市,就能吃上大米、洋面,用上电灯、电话了。拉歌是部队的传统,南下的队伍中不时响起嘹亮的歌声,那歌声雄壮有力,响彻云霄。

  

  据南下干部侯存明介绍,当时每位南下干部都背着一个约10公斤重的背包,内有自己的被褥、服装、蚊帐等生活物品,还有五六双地方支援的布鞋。每名干部左挎手枪、右挎水壶、书包,书包内装着笔记本和钢笔,以便随时学习和记录。此外,每个人还发了一袋馒头干、一袋炒面,背在肩上,这就是他们路上的口粮。

  

  第一天,5000多人的队伍在曹县境内宿营,队伍以中队为单位,分别住在不同的村庄。由于人员众多,村民家中安置不下,不少人只得在路边露营。

  

  第二天,队伍经过急行军,集结在陇海线上的朱集车站(商丘站的前身)。据侯存明老人回忆,当时的商丘叫朱集,规模还不如现在的一个乡镇大,只有一道街,是用石头铺成的,车站的规模也很小。

  

  昔日小站成了交通枢纽

  

  8月18日上午11时许,记者走下火车,就与商丘火车站的值班人员聊了起来。据他们介绍,现在的商丘火车站是1983年开建、1984年投入使用的,商丘老火车站即朱集车站同年停止使用。新站和老站分别位于铁路以南和铁路以北,商丘人习惯上称为“道南”和“道北”。

  

  来不及放下行李,记者就赶到“道北”,寻找当年南下干部首次乘坐火车的朱集车站。

  

  穿过铁路涵洞,走过一条崎岖不平的老街,记者来到一座废弃的“铁路浴池”门前。据居住在附近的沈其献老人介绍,这个浴池就是1984年老火车站停用后建起来的,原来车站的老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了,只是原车站大门前的一条路还是原先遗留下来的。这条路是日本占领商丘时修建的,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。记者看到,这是一条用红砖铺成的路,60多年过去了,平铺在地上的砖已经被磨去了大半,每块只有一两厘米厚了。

  

  商丘是一座有着4000年历史的古城,是河南省的东大门。商丘站也是陇海线上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站。1912年,陇海铁路开封--徐州段开始建设,当时的朱集是必经之地。1913年,朱集开始兴建车站。1916年1月,朱集车站正式售票运营。1938年至1945年日本侵战商丘期间,为了军事目的,又对车站进行了扩建。据86岁的张富祥老人回忆,解放前,朱集车站的票房(售票处)是一所只有两间的起脊房子,站房(候车室)也只有两间,大门朝北,每天经过的火车只有几趟,多为货车,票车(客车)一天只有两趟,分别开往郑州和徐州方向。

  

  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张富祥是曹县人,10岁时逃荒到了商丘。解放前夕,张富祥在朱集车站附近靠拉板车为生。老人清楚地记得,1949年的三四月份,有大批的解放军和干部坐火车南下,由于他们都身穿绿军装,很难分清哪些是解放军哪些是南下干部。当时客车很少,他们大部分是乘坐货车走的,有闷罐车,也有拉煤的敞篷车。

  

  据南下干部、后来任铁道部部长的陈濮如回忆,当时乘坐的是货车,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没有坐过火车,有的人甚至连见都没见过,干部们的心情异常兴奋。有的人还问:“这火车的劲儿真大,得相当于多少头牛啊?”

  

  由于当时淮海战役刚刚结束,国民党的飞机还不时飞过来轰炸,所以大部分南下干部是晚上分批乘火车走的。据南下干部顾华回忆,当时的车速还很慢,4月3日,车到徐州时,天已经亮了,全体人员下车,撤离到车站附近,做饭、休息。当晚上车,走到安徽固镇车站,又停了一天。4月5日,车到新子桥车站时,淮河铁路大桥被国民党炸毁,大家只好下车步行,向蚌埠、合肥方向前进。

  

  总前委驻进“洋医院”

  

  冀鲁豫边区南下干部到达商丘前,淮海战役刚刚结束。正是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的胜利,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主力部队被消灭,才为我军横渡长江、解放全国做好了准备,也为南下干部到新解放区建立人民政权奠定了基础。1949年1月6日,刘伯承、邓小平、陈毅、粟裕、谭震林等五人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移师商丘城内。在这里,总前委成员运筹帷幄,取得了淮海战役最后阶段的胜利,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,经过4天战斗,全歼邱清泉、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,俘获杜聿明,击毙邱清泉。

  

  8月18日,记者从一位出租车司机口中了解到,当年的总前委后勤机关,就设在商丘的一所“洋医院”内。

  

  “这里就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的办公地点,当年刘伯承、邓小平等首长都在这里住过。”8月18日下午,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,该院离休干部、79岁的陆肇刚老指着一座欧式风格的老楼房告诉记者。楼前不远处,立着一块石碑,上刻“淮海战役后勤机关旧址”几个大字。

  

  据陆肇刚介绍,这里原是1915年由欧美传教士建立的圣保罗医院。其中一座小楼是加拿大医生饶大夫的别墅,而这位饶大夫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著名笑星“大山”的爷爷。抗日战争中,圣保罗医院曾庇护了2000多名难民,为商丘人民立下大功。解放战争时期,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就设在这里。

  

  攀谈中,记者得知,陆肇刚也是冀鲁豫边区的一名“南下干部”。陆老是天津人,因家庭贫穷1948年他从天津流落到菏泽,并参加革命。1949年7月,他作为医护人员随第二批南下干部到达商丘,后因故没能继续南下,就留在了商丘,成为见证商丘第一人民医院发展的“活化石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圣保罗医院被收归国有,改为人民医院,经过60年的发展,现已成为商丘市最具实力、医疗水平最高的一所综合性医院。

  

  1949年3月24,淮海战役总前委(后改为二野司令部)从商丘撤离,迁往安徽合肥附近,准备渡江作战。一个星期后,冀鲁豫边区的南下干部在商丘火车站集结,紧随刘邓大军,挥师南下,去开创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。

 

(责任编辑:正强)


12
  打印】【关闭

 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,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、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,特此郑重声明。
 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,如擅自转载、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,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。

  图文频道

高速路上违法停车查处

长城路及长城路桥开工

魅力四摄共度七夕

谷歌地图:尼斯湖水怪

日本自卫队举行军演

丹阳路提升改造

食品卫生检查

梁山市民菏展示老照片

 

 
论坛热帖
菏泽新闻
·妇联慈善总会助女大学生·童彩云市殡仪馆现场调研
·中小企业资金落实调度会·三千特困大学新生获救助
·负三命案潜逃18年终落网·太原路中山路桥接轨加高
·百岁老人做骨科手术成功·治沿路集市确保道路畅通
·铁路客运迎来学生流高峰·体验交警衣服湿透是常事
·双休日团购赏车连逛两家·新世纪数码影城落户菏泽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成功案例 | 站内导航 | 本网动态 | 网站留言 | 版权声明 | 新闻登载许可声明 | 网上订报 | 网上投稿
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
Copyright© 2004-2008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